風水面面觀

,

風水面面觀 (節錄自燦爛中國文明)

風水

簡單而言,「覓龍」、「觀水」、「點穴」及「察砂」,為風水中選址的四大部分。龍是山脈,「覓龍」是指尋山。砂為主山脈四週的小山。至於觀水,是指留意附近水的形態及辨其味等,最後是點穴,即決定選址位置。

依山傍水的村落,代表著典型的風水思考

中國民居注重風水
風水風水(又名堪輿)是中國建築文化的一種數術與技巧,用於指導城鎮、村寨、住宅、墓葬的遺址與布局。風水常被視為迷信的表現,實際上其內涵包含著不少古人選擇居住環境的實踐經驗,體現中國「天人合一」的文化精神,凝聚了中國古代哲學、科學、美學的智慧。

  風水是影響民居的重要因素,不論是村鎮的總體環境、空間組織,還是民居的平面布局、立體造型,都離不開風水。風水先生把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相融合,追 求山水相映。風水學說對建築的方位、朝向與環境的關係十分注意,認為背山面水、負陰抱陽、居高臨下是吉利的,不論村寨、城鎮的選址,還是住宅的營造,都要 遵循這一規律。

  風水中講究的五行八卦,對民居有直接的影響,對於如何安排大門、正屋、灶屋居於吉位,均有明確的規定。對於城鎮、村寨、住宅的地形要求,一般是前面要 開闊,後面要有依托,左右要有輔弼,概括出居住環境的選址的模式,就是「前朱雀,後玄武;左青龍,右白虎」。不少民居村落就是在風水學的指導下而建成的, 如安徽省西遞的宏村,其人工水系就是按照風水理論,把村落設計成牛形,把水引入村內,此舉除了方便居民用水外,亦是風水選址與布局的一個典型例子。


風水理論


中國古代文獻中,至遲自周代就有了擇地相土的記載。漢代時的一些方術流派,如形法家、堪輿家、日者等,與相土擇地的術數有關。晉代的郭璞比較系統的提出了一套堪輿學理論,並經歷代增補演變,漸漸形成了後世的風水理論與風水術。


  自明清以來流行民間的風水理論,大致分為兩個流派:一是形勢宗,以江西一帶的風水師為主;另一是理氣宗,以福建一帶的風水師為主。

  風水的形勢宗,將關注點放在建築或陵墓所依託的山水形式上。按照這一流派的觀點,中國的山脈是以崑崙山為中心向外延伸,有三條東西向的主要山脈,形成了三大 幹龍,又有數千條小的山巒,構成一個個具有來龍去脈的風水格局。每一個好的風水寶地,一般都有與崑崙山相聯繫的祖山,作為依託。祖山前有少祖山,作為擬建 城市、陵墓或建築的背屏,在少祖山的左右有砂山,構成如青龍、白虎的左右護佑的格局,在祖山、少祖山與砂山的護佑下的這一方寶地,就是風水的穴。在穴前的 空闊之地,就是風水的明堂
。在明堂的前方,還有案山與朝山。在東南的巽方,還應該有水流入,構成風水格局中的水口。當然,這種完全理想的風水之地畢竟有限,於是風水師們提出了一些變通的手法,如只要建築四週象徵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的山水地勢,各安其位,也就是好的風水格局了。

  風水理論的另一派是理氣宗。是將房屋主人的生辰八字與天上星神相對應,並將建築物的各個部分,分成24個方位,依照各自的星位,分出與居住者相對應的吉凶之位。

  無論形勢宗還是理氣宗,都是一種擇吉避凶的方術,可作參考卻不宜迷信。比較起來,風水的形勢宗還有一些與現代景觀建築學相關聯的合理成分;而風水的理氣宗,則更多注重個人與天象的關係。

0 意見: